首页 > 范文大全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1 09:21:50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例1,完成P13“做一做”,P15“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用几个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2.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从观察到的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一个长方体,学生每人准备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和小方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习题,复习旧知识。

师:当下我们的国家正在飞速发展,小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的代步工具。这不,小明家新买了一辆小汽车,他正和好朋友们仔细观察着呢!(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像他们这样从不同的位置看小汽车,看到的图形会是一样的吗?

【学情预设】不一样。(让学生说说,怎么不一样。)

师:右边图中每个人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同学们尝试连一连。(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后,课件呈现完整结果。

2.揭示课题。

师:为什么同一个物体,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不同呢?

【学情预设】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说得真好!)

师:观察物体时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观察物体”。

【教学提示】

充分给足学生想象和交流“不一样”的时间,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1)]

【设计意图】一开始直接呈现小汽车图,让学生想象一下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再呈现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让学生连一连,让学生经历“想象——具体——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系统地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操作感悟

1.拼搭图形。

(1)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都很会玩积木吧,请同桌合作进行拼搭。用4个正方体拼搭成1个你们喜欢的几何体。请动手试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2)展示交流。

请学生展示并用语言描述拼搭成的几何体。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拼出下面的图形。


2.观察比较。

师:请大家在组内交流一下,说说自己从哪个方位看到了什么图形,并用课前准备的小方片摆给大家看一看。

【学情预设】情况不一,下图是其中的两种可能:


3.全班交流。

请两组学生汇报,大家评议。

4.强化练习。

(1)将教科书P13例1中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再让学生上台连线,全班评价。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13“做一做”,并与同桌交流。

教师板书: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改传统授例过程,用“拼搭→观察→交流→连线”把例1的教学落实到数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过程中不断思辨,由立体到平面,在不断地转化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教科书P15“练习四”第1题。

(1)课件呈现第1题。

(2)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并连线,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2.教科书P15“练习四”第2题。

(1)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摆成图中所示的样子。

(2)学生观察思考:从前面、上面、左面分别看到什么样的图形?

(3)学生连线后集体交流。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观察物体,学生只要拼出一种情况即可,不可求全,不可引导学生把精力用在拼图上。

【学情预设】第1、2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如果有的学生难以正确辨认,可以提供相应的学具供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拼搭的过程中了解组合体的构成,掌握其特征。之后,观察并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将自己画的图形与练习题呈现的图形对照,从而确认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形成清晰的表象。

3.教科书P15“练习四”第3题。

(1)摆一摆。学生根据第3题中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为一组,独立拼搭,每人完成其中的一个。

(2)看一看,画一画。学生观察拼搭的组合体,独立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3)学生展示画出的图形,集体交流分享。

【学情预设】第3题图形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出现错误。它对观察与想象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先根据看到的图形想象出几何体的实际样子,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几何体想象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教学时,可以用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等方式,请学生表达出在某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这样能借助语言、动作使学生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表象更加清晰准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不断经历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与二维图形到三维图形之间的转换过程,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反思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有看、想、做的活动过程。为此,本节课不仅设计有观察活动,还设计有让学生动手拼搭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推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力求呈现清晰的活动要求与程序。通过“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拼搭出几何组合体,生成观察的资源;通过“看一看”让学生获得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的表象;进而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图形表象去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教学时要让学生切实经历完整的观察过程,落实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例2,完成P14“做一做”,P15~16“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多组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图形,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顺利找出看到的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学生每人准备小方片若干张、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2)]

2.摆一摆,看一看。

(1)师:我摆出一个正方体,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不论从哪个方向观察,都看到了正方形。

(2)师: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拼成的组合图形。你又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从左面看到了正方形,从右面看到的也是正方形。从前面和上面都看到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3)师:我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前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从前面看到了由三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使逐渐深入的过程显得自然、朴实、富有思考性。

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4例2。摆一摆,看一看。

(1)师: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是怎样的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试着用小方片摆出看到的图形。

【学情预设】虽然它们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上面观察时,我们都只看到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师小结:从上面看,三个物体的图形相同。

(2)师:从左面看,情况会怎样?自己试着摆一摆。

【学情预设】从左面看到的都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竖着的长方形。

师小结:从左面看,三个物体的图形相同。

(3)师:还可以从哪面看?情况又会怎样?

学生观察后用小方片摆出看到的图形。

【学情预设】还可以从前面看。

师:现在,我们再从前面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相同的长方形吗?

【学情预设】预设1:不是。(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预设2:看到的三个图形都是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但区别在于第一个图形最上面一个正方形在左边,而第二个图形的最上面一个正方形在中间,第三个图形的最上面一个正方形在右边。

师小结:从前面看,三个物体的图形不相同。

【设计意图】例2中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图形用小方片摆出来,这样学生会感到更加亲切,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例2的最后一问是找不同,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先把看到的图形摆出来,就会亲眼看到不同的图形,从而降低了思维难度,提升了可信度,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的能力。

2.对比小结。

课件出示对比图。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得出: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板书)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升

1.教科书P14“做一做”。

(1)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拿出15个小正方体,按教科书P14“做一做”的图形拼出图案。

【教学提示】

充分利用前面的观察方法,通过从相同角度观察不同物体,并动手摆出自己看到的图形,总结出规律,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体会成功的喜悦。


(2)思考:这三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们能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三个物体得到的图形吗?试着画一画。

(3)集体交流分享。

【学情预设】预设1:如果找出图形相同的,可以让学生先摆出对应的平面图形,再画出来。

预设2:如果找出图形不同的,可以说出各看到几个小正方形。

【设计意图】利用了教科书上的“做一做”来作为学生的巩固练习,并对这道练习题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教科书P15“练习四”第4题。

(1)四人小组活动:学生先观察,再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

(2)集体交流核对答案。

3.教科书P16“练习四”第5题。

(1)学生观察后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有争议的可以拿出小正方体摆一摆,再互相讨论。

(3)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本题呈现6个不同的几何体让学生观察,可能有学生有困难。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对每个几何体,都要把从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记忆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再结合题目要求做题。

4.教科书P16“练习四”第7*题。

(1)学生分组拿出小正方体按照第7题的图形摆一摆,教师巡视。

(2)发现困难,教师及时点拨:同学们可以先想象一下每一层有几个小正方体,再从最下面一层依次往上摆,最后数数至少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层次分明的巩固练习,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发展是有差异性的,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教师既要关注也要尊重这种差异。如:空间想象力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先观察解答再验证,而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边操作边想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五、课后作业

完成教科书P16“练习四”第6题。要求同学间相互交流摆搭物体的方法,彼此间检查摆搭出来的是否正确。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2)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教学提示】

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在小组内亲身经历“拼摆立体图形——观察形成表象——描画平面图形——观察发现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要点,没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适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章

  • 超有梗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搞笑句子

    生活不能拿捏,那就拿铁。留得青山在,还是没柴烧。我就这样坐着,生活给我什么我就接着,拿走什么我就看着。好吃的不能独享,大家一起看看吧!回家了,家里的蚊子都饿一天了。好好的活着,每天都有新的打击。睡觉的时候一定要闭上眼睛,不然会睡不着。今天风好大,想去上班却被吹到了ktv。又饿了,果然才华不能当饭吃。 2025-01-06 10:33:09
  • 值得收藏的7句情绪文案

    唯有遗忘最漫长翻着我们的照片,想念若隐若现我需要一把平静的刀来斩断欲望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原来我们是平行永远不会相交的线没人是笨蛋,大家都只会对喜欢的用心昨夜的潮汐,今晨已退去,归来的渔民叫卖着刚刚经历的风雨 2025-01-06 10:17:50
  • 人在落魄时才能看清,谁泼的是盆盆冷水,谁捧的是颗颗担心

    年轻就该多努力挣钱,心情不好就拿钱撒气,买包买鞋买衣服买冰淇淋吃小龙虾,想干啥干啥。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而我们离想象中的自己越来越远,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在一点点辜负自己。成功不是得到多少东西,而是看你把身上多余的东西扔掉多少。总有人比你好看,比你聪 2025-01-06 10:03:24
  • 接受遗憾,正视遗憾,战胜遗憾

    怎么不遗憾呢?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遗憾,偶尔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侵蚀我们的内心。遗憾如同一块独特的拼图,镶嵌在我们的记忆里。也许是那些错过的机会、未竟的梦想和无法挽回的过往。我们要正视遗憾遗憾,这个看似消极的词汇,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启示和无尽的力量。遗憾,往往源于我们生命中的缺失。这些遗憾,如同一道深深 2025-01-06 09:48:10
  •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外婆说,什么叫故乡,祖祖辈辈埋葬在这里,所以叫故乡。”——张嘉佳《云边有个小卖部》“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有如宿命的必然。”——沈从文《边城》“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张兆和《我从来不感到孤独》“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 2025-01-06 09: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