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著名的哲理诗,展示朱熹的人生大智慧,读后受益良多
哲理诗也叫说理诗,顾名思义,是用来表达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诗人在某一情景中有而感发,把哲理寄寓于形象之中,通过用议论去揭示某种事物本质演变规律,总结人生的智慧,传达自己的思想理趣。
哲理诗的内容深沉、含蓄、隽永、生动,把形象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将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
朱熹作为一名大思想家和哲学家,南宋最著名的理学大师,他的理学思想影响深远,作为一位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这份殊荣显示了人们对他的认可。
朱熹还是一位教育家、诗人,他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的一部分是他将“理”与“诗”结合,创作出风格鲜明的哲理诗。
这些哲理诗,朱熹在描绘自然景观、咏物言志的同时,表达了他感悟人生哲学、参透人生道理的哲学理趣,高古典雅、含蓄自然、深刻旷达。思想境界之高,在历代的诗人中鲜有匹敌。
笔者精心选取了朱熹六首最著名的哲理诗,让我们一起领悟到他“欲说却不着一言”的高妙境界,感悟他浓缩在四句诗里的人生大智慧,体会他文字背后的迷人魅力吧。
一、《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是打开了的一面镜子,天空的光彩和浮云都倒映在池塘水中,不停地来回徘徊。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而来。
诗里所写的方方正正的池塘是指代翻开的书本。光照池水明亮如镜是指人们可以以书为鉴,通过观书来知得失、明进退,开始自我内心的反省。池水澄澈见底始终不陈腐不污浊,其根源在于有源头,一直有清水在汩汩不停地注入,这是比喻知识之所以在人的脑海中具有清晰的镜像,正是由于人们学问修养的积累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才思如泉涌,灵感自然不断迸发出来,把最难懂的问题搞清楚了,其他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结合诗的题目,朱熹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要连续不断地多读好书,不带偏见地吸取新鲜知识,这样才会让我们的修养不断提高,知识面不断扩大,思想也随之年轻而有生机和活力,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朱熹不愧是一位理学大师,他将抽象的哲理寓于优美的风景之中,而丝毫不露痕迹,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二、《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浮在水面上,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以前行驶要花费很多推拉的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的中央自在地漂流。
这是《观书有感》的第二首,也是通过形象的事例来讲明有关读书治学的道理。当水浅舟大时,即使费很大的力气,也未必能够推动舟行。而当一夜春水上涨,小船却能在江水中如同羽毛一般轻盈,不费太大力气,它便能在水间自由自在地穿行。
朱熹以江中泛舟来隐喻自己的体会,一方面表示悟道时内心的顿然畅快;一方面也说凡事必须等到时机成熟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诗中特意突出了春水的重要性,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才可以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现在,很多朋友都在自媒体上搞创作,有的是图文写作,有的是发布视频。这既需要灵感突显,也需要有足够的基本功。当基本功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灵感喷薄而出时,创作便能够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希望这首诗能给朋友们以启迪。
三、《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人生易老,学问却不能轻易成功,所以,一点点的光阴也不可轻视、不容浪费。还未等到池塘春草的美梦醒来,阶前的梧桐树叶已经泛起秋声。
在朱熹晚年时的一天,他散步到一所学堂,看到一群少年学子在室外池塘边打闹戏耍。当时正值深秋,梧桐树的叶子随风飘落。朱熹想到自己已经苍然白发,他不禁感慨万千,随口吟出了这首诗,后人也把这首诗题名为《劝学诗》。
在这首诗里,朱熹老夫子语重心长地劝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这个道理是人人皆知,但是很多人却熟视无睹,总是要等到蓦然回首的时候,才明白,光阴已逝,一事无成。才后悔,时光飞逝,往事不可追。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从现在开始,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持之以恒,总会获得成功。
朱熹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他亲手重建、扩建了四大著名书院中的两个: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并且还亲自制定了书院的学规,编撰了“小学”和“大学”的教材,为南宋王朝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这里曾经是唐代诗人李渤早年隐居讲学之处。他养了一只白鹿,这只白鹿深通人性,经常跟随李渤外出走访与游览。因此人们称李渤为白鹿先生,把他的读书处称为白鹿洞。
从南唐开始,人们在此建立了学舍,称为庐山国学。北宋时期在此建立书院,后因战乱,书院遭废弃。
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任命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第二年的十月,朱熹在陂塘巡视时,在樵夫的指点下,找到了白鹿洞书院废弃的旧址。
朱熹觉得书院废弃了极为可惜,为此朱熹特意写了呈报礼部的《申修白鹿洞书院状》,申述了兴复书院的理由,接着又申请了重建经费。朱熹为白鹿洞书院的重建可谓是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亲自主持白鹿洞书院的重建事务,到了淳熙七年的三月,白鹿洞书院重新修复完成。
朱熹亲自兼任洞主,亲自授课,并且广泛聘请其他名师。为了弥补图书不足,朱熹又遍搜江西诸郡的书籍文字。他还置办学田,供养家庭贫穷的学子。朱熹亲自订立了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
《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成为后代书院办学的标准模式。
四、《水口行舟二首·其一》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昨天晚上,诗人身着一件蓑衣,乘坐一叶小舟在江上漂流,他担心一夜的狂风猛浪之后,四周会变成如何惨淡的光景呢?等到天明时分,诗人试着卷起篷帘,心怀忐忑地四周查看,只见外面依然青山依旧在,绿树依旧多。
从朱熹对历经风雨,而依旧青山绿树多的赞叹,我们可以看出朱熹要表达的哲理:能禁得起风吹雨打的人,才能处变不惊,能禁得起各种考验的人,才能精神不灭,勇气常存,就如同眼前的青山绿树一样,青山依旧苍翠,绿树依然葱茏,江山不改颜色。
绍熙五年(1194年),湖南瑶民蒲来矢起义,湖南地方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消息传来,朝野震动。
宋光宗赵惇想起了具有强烈忧国忧民心态的朱熹,此时,六十五岁的朱熹以长子朱塾去世的原因,请辞在家闲居。宋光宗紧急召见朱熹,任命他为潭州知州、荆湖南路安抚使,赐紫章服。
朱熹临危受命,他不敢耽搁,急匆匆前往赴任。五月,朱熹到达潭州。此时,瑶民已败退到深山里。朱熹审时度势,采取了招抚的怀柔政策,派遣使者招降了瑶民起义军首领蒲来矢。
因为这次镇压瑶民起义是湖北、湖南两地的联合共同行动,朱熹的招抚措施遭到了湖北军主帅王蔺的反对,当蒲来矢被押解到后,王蔺主张杀蒲来矢以示效尤。朱熹不得不在入都奏事中,直接向宋宁宗面恳,要求对瑶民“毋失大信”。
平息了蒲来矢起义之后,朱熹认为应该吸取教训,防止再次出现农民起义。为此,朱熹在湖南采取了兴学校,广教化,督吏治,敦民风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的岳麓山,原为宋朝初期潭州太守朱洞所创建。朱熹认为书院的规模太小了,于是朱熹对岳麓书院进行了改建、扩建,他在湖南各地延聘了黎贵臣等一些知名教师,广招生徒,来此就学者曾达到千人 。他还抽出时间亲自到书院讲课,朱熹的努力工作,使岳麓书院成为宋代的四大著名书院之一。
五、《偶题三首·其三》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随着水流去寻找溪水的源头,走到源头心里却惘然。这才知道,真正的源头怕是无法抵达的,还是手拄着拐杖欣赏这路途中的美色吧。
这首诗和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寻求真理之道,如同探寻水之真源,需融会贯通,真理才能朗然在目。倘若偏执一端,认定真理就在这里,必定如管中窥豹,是不能见到真相的。
人生的境界也是如此,当一个人的学业、事业等进入了瓶颈期,已经是“始信真源行不到”,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感觉难免出现。此时,就请暂时放下追寻之心,歇下脚来,“倚筇随处弄潺湲”,放松一下心情,欣赏身边的美好景色。或许,慧根已在心中升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蓦然回首,发现成功的路其实就在你的脚下。
六、《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从表面来看,是一首游春踏青的写景诗,春暖花开,东风扑面,朱熹在泗水之滨,看到春日里大自然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生机与美丽。
但是,我们透过表象,来仔细探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不是一首简单的游春踏青的写景诗。
泗水,现在名称为泗河,在古代曾是淮河水系的一条大川,被称作“海岱名川”。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泗水出鲁(指鲁都曲阜)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曾亲历泗河,“浮于淮泗,达于河。”
到了南宋时期,金军南下,山东沦陷,“泗水滨”也被金军占领,宋金以淮河割据。朱熹一辈子也未曾踏足泗水之滨,所以朱熹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那他为何要写“胜日寻芳泗水滨”呢?
据记载,春秋时期,洙、泗二水流经鲁国的都城曲阜,孔子于二水之间聚徒讲学,创立了儒家学派,洙泗遂成为儒家文化的象征。《礼记 檀弓》载:曾子谓子夏曰:“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
至此,我们就明白了,朱熹在“泗水滨”所谓的“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表示空间极其广大,“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儒家学说的丰富多彩。朱熹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首堪称奇妙的哲理诗,表达了朱熹在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闽学的代表人物,与二程(程颢、程颐)合称“程朱学派”,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哲理诗,寓理于情景之中,说理高妙,不留痕迹。境界之高,在历代的诗人中鲜有匹敌。
相关文章
- 工程合作的协议书工程合作的协议书 篇 1甲方: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 按照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精神,经甲乙双方友好协 商,就双方共同参与的工程项目达成如下协议条款:第一条 总则 1.1 本协议为双方长期联合协议。协议的各项条款仅对共同参与 的`项目实施具有约束力。 2025-01-11 08:01:39
- 第 1 篇示例:婚纱礼服租赁合同 甲方(出租方):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鉴于甲方为经营婚纱礼服租赁业务,乙方有租赁婚纱礼服的需求, 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租赁物品及数量 1.1 甲方同意向乙方出租具体描述如下的婚纱礼服(包括但不限于 款式、颜色、尺寸等)___ 2025-01-10 16:15:04
- 走近杜甫高一话题作文1夜阑人静时分,我在灯下想着你,想着千年前的你,是怎样的容颜?你是否依然愁眉紧锁,缓带轻衫?关于你的记忆大都是你哭的样子,我不禁追问,杜郎,你究竟为何哭?你告诉我:“感时花溅泪,恨别写惊心”,你告诉我:“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你告诉我:“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追随 2025-01-10 15:30:05
- 生命易老,时光飞逝,无论失败或是成功,它总是青春的痕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青春励志演讲稿,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青春励志演讲稿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无悔》,青春是一段美丽的故事,青春是一首动人的旋律,青春是一首感人的诗篇。 2025-01-10 15:15:06
- 范文1我有一个拿手好戏,那就是吹笛子。这是我最喜欢的乐器,也是我在学校艺术节上展示才艺的绝招。记得在我六岁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把精致的小竹笛。从那以后,我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挤出时间练习。刚开始时,我只是吹出一些简单的音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可以吹出一首完整的曲子了。去年的艺 2025-01-10 14: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