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高端钢轨探伤车投用
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高铁里程达4.6万公里,钢轨的健康状态直接关系着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如何高效、精准地检测钢轨伤损是亟待破解的难题。记者6日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铁路局”)获悉,由宝鸡中车时代自主研发的GTC-80ⅡJ型钢轨探伤车在成都铁路局工务大机段正式投用,标志着我国钢轨检测技术迈入行业前列。
“过去,高端钢轨探伤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而此次亮相的GTC-80ⅡJ型探伤车,从硬件到软件均实现国产化,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都铁路局探伤检测数据分析中心负责人余建宏说。
GTC-80ⅡJ型钢轨探伤车车体主要由动力车和检测车两部分组成,全车总长44.02米,最高运行速度可达120千米/小时,最高持续探伤速度80千米/小时,可实现多角度扫查、动态偏转聚焦、并行发射接收等功能,检测灵活性好,扫查覆盖区域广。
该车搭载的全自主化探伤检测系统,集钢轨探伤、轨道巡检、轮廓检测于一体,可在动态运行中精准识别轨头、轨腰等部位的细微裂纹,为铁路“检、养、修”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该车主要通过检测轮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对钢轨进行无损探伤,车下共装有6个检测轮,均匀分布于检测系统的两侧。6个轮内共安装有18个探头晶片、26个超声波通道,对钢轨进行全方位高精度检测。”余建宏告诉记者,针对钢轨磨耗、车辆“蛇形”运动导致的检测偏移难题,该车创新采用3D激光轨廓测量技术,结合自适应磨耗补偿控制,动态调整探轮位置,即便在R200小半径曲线或磨耗严重区段,也能确保探轮与钢轨中心线精准对中,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检测数据支持A/B显信号同步存储与回放,搭配钢轨表面高清图像自动分析功能,实现‘波形+图像’双重验证,伤损检出率超85%,能够大幅降低漏检风险。”成都铁路局工务大机段探伤回放工区副工长常斌斌表示,在实际应用中,GTC-80ⅡJ型探伤车展现出卓越性能,具有效率翻倍、精准可靠、安全无忧的优势和特点。(记者何亮)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文章
- 新华社南昌4月27日电(记者陈毓珊 刘佳敏)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13个试点项目陆续启动,其中,针对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国正建立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精准掌握学位资源需求和供给情况,有效应对学龄人口峰谷变化影响。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27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的 2025-04-28 07:42:00
-
青岛崂山区: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日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进园区活动
来源:【新黄河】新黄河记者:安仕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宣传日来临之际,4月24日上午,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青岛崂山科技创新发展集团有限 2025-04-24 21:20:00 -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21日9时07分在青海玉树州杂多县(北纬32.56度,东经93.46度)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来源:央视新闻 2025-04-21 09:31:00
-
患者等待时间短一点、疼痛少一点,上海医生研发无痛肺结节精准定位黑科技
为了进行肺结节手术术前定位,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基于CT辅助的“经皮肺结节穿刺”,他们不得不在意识清醒下接受穿刺,全程疼痛,还要承受额外辐射,更可能增加患者定位后等待手术时的风险。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成兴华研发出“沉浸式数字化智能肺癌介入导航器”,可让患者在无痛情况下实现精准肺结节定位,优化手术流 2025-04-18 20:48:00 - 经过抢救,DRO-A/B两颗卫星抵达并驻留地月空间DRO后,与先前发射的近地轨道卫星DRO-L建立起星间测量通信链路。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张皓。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军。 当卫星在离地球200万千米外的太空遇上飞行异常,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中国年轻科学家,用123天 2025-04-17 0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