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观察丨一城花事解码文旅新景
央广网洛阳4月6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 张羲轮)清明时节,洛阳城内牡丹竞放,游人如织。依托“牡丹文化节”品牌效应,当地以花为媒,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打造“赏花+文创+汉服+美食”融合业态,推动千年古都的“春日经济”在国色天香中焕发蓬勃生机。

洛阳应天门下拍摄的游客(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在位于河南洛阳的应天门遗址下,十余名身着汉服的游客在摄影师指导下调整姿态。一位专程从西安来洛阳的游客手持牡丹团扇,襦裙刺绣纹样与身后城楼相映成趣。2025年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以“花YOUNG洛阳城”为主题,推出汉服巡游等35项活动。数据显示,文化节期间汉服体验日均接待量激增,约拍摄影师档期爆满。
“从清晨拍到深夜已成常态。”应天门下正在拍摄的摄影师介绍,游客对妆造精细度要求日益提升,他笑称:“洛阳汉服妆造‘卷’得很,每位游客都能化身‘娘娘’‘小仙女’”。

许多年轻人在牡丹花前打卡(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作为汉服游客热门打卡地,王城公园牡丹花坛旁,众多年轻人正倚着青石栏杆取景。“王城公园是全国罕见建在遗址上的综合公园,这里也是首届牡丹文化节的发源地。”洛阳王城公园副主任马晓洁介绍,今年重点升级“沉浸式赏花”体验:古建筑群与牡丹花坛构成诗意图景,红墙、诗廊、城楼变身汉服摄影胜地;园内古风音乐萦绕营造雅致氛围;同时引入牡丹化妆品、牡丹邮局等业态,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2小时延长至4小时,二次消费增长显著。

牡丹酥(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洛阳市林业局牡丹办主任许蕾介绍,牡丹深加工产品如牡丹酥、牡丹花茶、牡丹籽油已形成规模,牡丹瓷、牡丹画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牡丹盆花作为年宵花销售突破65万盆,鲜切花销售2750万支,其中优质切花打入了海外市场。清明小长假期间的纪念品商店里,一朵朵完整的牡丹花在茶杯中“盛开”。洛阳这座千年古都正以牡丹为笔,绘就文旅融合的春日画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 央视网消息:今年清明假期,赏花踏青、户外运动等消费火热,各地“春日经济”不断升温。清明假期,全国各地迎来赏花客流高峰,带动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四川等地推出直升机观花项目带领游客“云端瞰花”,全方位畅游花海;上海樱花节首次推出夜樱观赏体验,多元消费场景融合焕新。温泉康养、户外露营等在带动户外休闲用 2025-04-07 15:00:00
- 据证券日报清明“小长假”期间,众多游客穿梭于多个“人工智能+消费”的创新应用场景之中。早晨,坐上地铁之前,在智能鲜饮品站购买一杯由机械臂制作的果汁;随后,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体验一场沉浸式VR游玩项目,在虚拟空间由宫廷画师郎世宁带领游览全盛时的圆明园;晚餐时,在簋街看到餐馆前揽客的具身智能“员工”主动 2025-04-07 10:52:00
- 春日的呼和浩特暖阳倾洒,万物复苏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首府正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市民、游客从承载岁月记忆的老街到满是时尚气息的新兴街区再到艺术涂鸦与潮流空间碰撞的街巷展现文化底蕴与现代艺术交融之美的雕塑艺术馆充满童趣的野生动物园......构成了一幅春日闲趣的鲜活画卷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不妨来一场 C 2025-04-07 10:13:00
- 近日,马晨(化名)向申度新闻反映,他在上海九龙医院做了精子质量检测,医生说他有“弱精症”,需要花1.5万元用仪器治疗,当他稀里糊涂交了钱,发现所谓的治疗就是仪器按摩,这让马晨产生质疑。两周后,马晨又来到三甲医院做了检测,结果显示精子完全正常。而记者同样来到上海九龙医院做了检测,结果竟然也是“弱精症” 2025-04-07 09:49:00
- 这个春天,花旅+非遗、花旅+科技、花旅+IP,以花为媒的赏花新体验,让文旅消费一路“繁花”。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赏花”相关搜索量比2024年同期增长2.2倍。北京春游订单同比上涨114%,南京春游订单同比上涨20%。赏花市场需求火热,这个清明假期,各地以“花”为媒,为游客带来了各式沉浸式新场景新 2025-04-07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