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往昔!龙舟说唱穿梭岁月长廊,“声”动人心扉 | 二十四节气·水上南海 ⑤

4月4日,迎来清明时节,烟雨氤氲的西樵山下,一叶轻舟划过蜿蜒河涌。村头老榕树下,老者手持雕花木槌,敲击铜锣,苍劲的唱词随水波荡漾:“清明节,雨纷纷,西樵山上祭英魂……”这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水上南海》摄制组镜头下的动人场景。
佛山市龙舟说唱非遗传承人梁成坡,以一曲融合抗战记忆的作品《西樵山上祭英魂》,将龙舟文化的厚重与清明追思的深意娓娓道来。从村头巷尾的即兴吟唱,到央视舞台的铿锵演绎,这位七旬老人以乡音为舟,载着龙舟说唱的百年文脉,在时代的浪潮中劈波前行。


“龙舟说唱是水上漂来的故事匣子,一开口就是半部岭南史。”梁成坡轻抚着陪伴他近50年的木槌与铜锣,回忆与这门艺术的初遇。
1976年,年轻的梁成坡还是一名教师。彼时,南海县文艺编导班在平洲中学开班,他满怀热忱地参与其中。这个汇聚了各方文艺精英的编导班,课程丰富多元,小说创作、散文创作等应有尽有,而龙舟说唱就像一颗隐匿在其中的明珠,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

梁成坡与学生在户外进行龙舟说唱表演。受访者供图
在一次夜晚作业中,梁成坡望着窗外的月色,脑海里突然浮现出班长带着同学去平洲医院看病的场景,灵感如泉涌,他挥笔写下几句龙舟说唱。第二天,当他忐忑地将作品交给老师时,没想到竟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赏。那一刻,梁成坡心中对龙舟说唱的热爱被彻底点燃,就此踏上了与龙舟说唱相伴的漫漫征程。




“那时才知龙舟说唱是广府曲艺的‘活化石’。”梁成坡说道。源自清代的龙舟说唱,曾是珠三角水乡的“声音史书”,艺人架着饰有木雕龙舟的彩旗架,在茶楼榕荫下即兴唱诵,既有《八仙贺寿》的吉庆段子,也有《梁天来告御状》的市井传奇。其唱腔融合南音婉转与木鱼歌的质朴,手持小锣鼓击节相伴,堪称“一人成戏”的民间艺术。
2009年,梁成坡迎来了学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拜入“龙舟宁”徒弟梁明坤门下。在顺德杏坛的老宅里,师傅梁明坤将泛黄的《方世玉打擂台》《梁柱柴家庄祝寿》等手稿赠与给他,纸页间“龙舟宁”的朱砂批注仍清晰可辨。此后,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梁成坡日夜钻研这些经典曲目,沉浸在龙舟说唱的世界里,唱腔、韵律和表演技巧都日益精湛。

梁成坡边走边唱,练习新的“龙舟歌”。
又是一年清明时,细雨纷纷洒落在西樵山上,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在雨中庄严肃穆。望着那座纪念碑,梁成坡心中感慨万千,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他决定创作一首关于西樵山抗战故事的龙舟说唱作品。
为了还原历史细节,梁成坡查阅了资料,一首饱含深情的龙舟说唱诞生了。“清明节,雨纷纷,西樵山上祭英魂。日寇侵华天人共愤,勿忘国耻建奇勋……”当他第一次在村头巷尾唱起这首歌时,周围的老人们围坐过来,眼中闪烁着泪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激动地说:“当年的场景就像又浮现在眼前,这些故事不能忘啊!”孩子们也听得入了迷,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梁成坡深知,要让龙舟说唱永葆生机,必须结合本土文化,推陈出新。他创作的《西樵颂》《中山南头颂》,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地的风土人情,那些熟悉的街巷、热闹的集市,在他的说唱中鲜活起来。而《黄飞鸿巧夺爱群青》等作品,则融入了从小听到大的故事,勾起了无数人的乡愁。

在暑假,梁成坡会给当地的学生教学龙舟说唱。受访者供图
同时,他紧跟时代步伐,结合社会热点创作作品。2020年疫情肆虐,梁成坡心急如焚,他以笔为剑,创作出《何愁赤县不晴明》《时艰共度闯难关》等抗疫主题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为人们在抗疫艰难时刻注入了温暖与力量,正如古人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困难面前,大家携手共进。

时代更迭,娱乐方式多元,短视频、网络游戏等吸引大量目光,传统龙舟说唱在快节奏生活中渐被边缘化,愿学的年轻人寥寥,传承青黄不接。然而,梁成坡没有退缩,为其传承积极探寻生机。
他踏入校园,担起“龙舟说唱导师”之责。每到暑假,西樵文学协会课堂上,都有他授课的身影。他先讲如黄飞鸿传奇这般有趣的说唱故事,勾起孩子们好奇心,再逐句传授唱腔。孩子们学得投入,童声与锣鼓声交织,满是希望。
2018年,紫南幼儿园邀梁成坡引入非遗文化,他欣然前往。在文化站会议室,梁成坡耐心讲解龙舟说唱的历史渊源与独特唱法,老师们认真学习,随他哼唱。之后,幼儿园购置锣鼓等道具,开设专门课程。如今,紫南幼儿园的龙舟说唱大赛成校园盛事,孩子们身着鲜艳服装,自信登台表演,认真模样令人感动。

梁成坡在紫南幼儿园教学非遗技艺龙舟说唱。
除了校园,梁成坡活跃于各类公益演出。文艺演出上,他常被热情观众簇拥,手把手教大家打节拍、念唱词。同时,他借助网络平台与新媒体传播,在抖音、视频号发布作品,还登上央视节目。在央视舞台上,他气定神闲,婉转悠扬的说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龙舟说唱的魅力,让更多人认识这门古老艺术。

梁成坡与幼儿园学生共同表演龙舟说唱。
在南海,龙舟文化似根深叶茂的大树,龙舟赛事如枝头繁花,龙舟说唱则为滋养的养分。在梁成坡等传承人的努力下,龙舟说唱正“声”生不息。相信未来,这门古老艺术将在南海大地继续绽放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桥梁。
出品人:柳刚
策划:刘海波
统筹:赖春华 张子健
文:洪晓诗
编导:张志成
摄像:张志成 李梓鹏 陈志钟
后期:张志成
配音:仇嘉辉
摄影:陈志钟 张志成 李梓鹏 黄永程
美编:程菁
往期链接:
立春!南海醒狮唤醒新年活力|二十四节气·水上南海①
狮舞水乡,薪火相传!雨水,看南海醒狮的青春新章 | 二十四节气·水上南海②
惊蛰雷鸣龙舟醒,百年水乡焕新潮|二十四节气·水上南海③
春分邂逅醒狮非遗!探寻老手艺里藏着的春日惊喜|二十四节气·水上南海④
相关文章
- 4月4日(农历三月初七)20时49分,我国将迎来2025年清明节气。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唯有清明。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的天气物候特点有关。到了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岁 2025-04-04 08:34:00
-
清明忆往昔!龙舟说唱穿梭岁月长廊,“声”动人心扉 | 二十四节气·水上南海 ⑤
4月4日,迎来清明时节,烟雨氤氲的西樵山下,一叶轻舟划过蜿蜒河涌。村头老榕树下,老者手持雕花木槌,敲击铜锣,苍劲的唱词随水波荡漾:“清明节,雨纷纷,西樵山上祭英魂……”这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水上南海》摄制组镜头下的动人场景。佛山市龙舟说唱非遗传承人梁成坡,以一曲融合抗战记忆的作品《西樵山上祭英魂》 2025-04-03 18:34:00 - 木刻版画是以木块雕刻并制版印刷的艺术作品。知名艺术家、南京书画院院长刘春杰,以刀为笔、以木为纸,作品以粗犷中见精微的独特风格闻名。4月1日,刘春杰木刻原板艺术展“刻意”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开幕。这一展览突破传统版画展模式,首度以“木刻原板”为主体展品,百余幅木刻原板与数字艺术、虚拟现实同场共振 2025-04-02 11:35:00
- 来源:大众网 由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芜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新安小画家”第二届安徽省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开幕。本届作品展共征集全省儿童作品两千余件,经专家评委老师评选后,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示获金、银、铜和优秀奖作品共1100余幅。展览中的作品有描绘家乡风光的,有诉说家庭生活的,有表现 2025-04-01 17:21:00
- 图①:齐白石作品《芙蓉小鱼》。北京画院藏图②:“小鱼在乎”展厅内动画视频画面。受访者供图图③:“小鱼在乎”展厅局部。北京画院供图图为“最美中国画100”系列图书(全三册)书封。人民美术出版社供图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蕴含着中华美学精神,历史悠久、意蕴丰沛。在当下,Z世代年轻人如何与中国画“对 2025-04-01 0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