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试评定”“绿色通道”?职称评审切莫投机取巧!
来源:工人日报
网传“重庆全日制本科十年直接认定副高”?人社部门辟谣:不实消息
“免试评定”“绿色通道”?职称评审切莫投机取巧!
近日,一则“重庆全日制本科十年直接认定副高”的消息冲上热搜榜。消息称,职称评审取消了很多限制条件,不看前置职称,全日制本科毕业满十年可直接认定副高职称,不需要中级职称。
职称评审是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对专业技术人才品德、能力、业绩的评议和认定。职称评审结果是专业技术人才聘用、考核、晋升等的重要依据。
对于这一消息,人社部门回应称,网传“全日制本科十年直接认定副高”为不实信息,骗子是为了吸引群众咨询,借机推销职称代办服务,从而收取高额费用。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机构声称“提供职称代评代办服务”“花钱免试评定”“专属通道、不过保退”,从“跑腿代办”到山寨系统,全流程造假,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对此,专家认为,既要强化打击力度,更需改革评价体系,让实际贡献比一纸证书更有说服力。
“代评”“包过”都是骗局
前不久,重庆巴南区某医院主治医师刘韬(化名)的手机收到这样一条微信:“代评副高职称,包过,不过全额退款。”发件人自称是“人社局合作机构”的彭老师。
“我们医院评职称的名额少,排队要等三五年。”刘韬告诉记者,对方承诺“走特殊人才通道”,费用12.8万元,还发来一张盖有“重庆市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中心”红头文件的电子协议。
心动之下,刘韬支付了3万元定金。然而两个月后,对方以“政策收紧”为由,追加5万元“打点费”。后经警方调查发现,这是一家诈骗机构,该机构伪造了17份政府文件,涉案金额超200万元。
记者采访发现,因“职称代评代办”上当的不止刘韬一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求发展、图省事的心理进行诈骗。
2024年3月,家住重庆沙坪坝的陈思知(化名)与重庆某教育科技公司签订职称代评审协议,交了2000元订金,约定于2024年上半年评审处理,结果至下半年还未进行代评审。该公司工作人员告知,代评审申报较严格,虽然当时已处于职称评审收尾阶段,仍可再次申报,并声称“走的是线下递交加急通道”。
为此,陈思知又支付了4000元。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没通过评审。工作人员再次告知,第二年可再帮他免费申报,“走线上、线下双渠道同步送审,渠道统一操作”。
近日,陈思知咨询相关部门了解到,没有所谓的“线上、线下双渠道同步送审”。目前,相关部门已立案调查。
职称诈骗手段呈现新特点
近日,重庆某建筑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李芳带记者暗访一家“职称代理机构”。该机构位于重庆江北嘴金融中心,墙上挂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战略合作单位”牌匾,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演示“职称大数据系统”评审进度。记者注意到,该系统界面与重庆人社局官网高度相似,但域名多了一个字母“v”。
当李芳质疑其真实性时,对方立即拨通一名“人社局张处长”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员保证:“今年建筑专业有30个破格名额,我们是执行单位。”后经核实,该号码实为虚拟运营商号码。
重庆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吴云告诉记者,近年查处的职称诈骗案呈现新特点,诸如使用PS制作政府网站截图、红头文件;虚构“绿色通道”,谎称有“破格评审”“民营专项”等政策;甚至搭建山寨平台,仿冒人社局官网的“职称查询系统”。
“职称评审均需逐级晋升,取得上一级职称并满足相应学历资历条件后,方可晋升高一级职称。目前,重庆市除面向特殊人才、博士后研究人员、留学回国人员3类特定对象设有职称申报‘绿色通道’外,正常职称申报通道都需要逐级晋升。”吴云说,网传文件是通过拼图软件编辑而成,试图吸引不明真相的人咨询,借机推销职称代办服务,收取高额费用。
“去年,我们配合公安部门打掉一个团伙,他们甚至租用写字楼冒充‘评审基地’,用会议室伪装‘专家答辩现场’。”吴云展示了一段执法视频。视频中,诈骗分子在会议室悬挂“2023年度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会”横幅,桌上摆放着伪造的评委席卡。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陈伟指出,此类行为涉嫌多重违法:“虚构‘包过’承诺骗取财物,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伪造政府文件、印章,最高可处10年有期徒刑。若受害者因假职称获得工作、项目,还可能涉及行贿共犯。”
应优化流程、突出工作业绩
职称评定对个人职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何有人明知有风险还要“入坑”?
记者加入职称代办相关微信维权群了解到,一些人认为职称评审要求高,要有论文、有奖项,“不评不甘、参评累心”,于是想要通过代办“走捷径”,也有一些人不符合职称评审标准,想“破格”,以为付费就能“开绿灯”,结果“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在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研究员莫远明看来,职称评审谣言盛行大多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职称申报者不了解评审制度和流程,“但同时也反映出职称评审仍存在‘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的倾向,让部分申报者望而却步”。
重庆市人社局职称改革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评审不收取“加急费”“通道费”,全市仅“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平台”一个申报入口,答辩现场实行“双盲抽签”,评委名单严格保密。2023年全市查处虚假职称证书137本,较2022年增长42%。
“职称代办乱象屡禁不止反映出行业监管的不足,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违法代办机构的监管,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应进一步优化职称评审要求和流程,强化技术技能贡献,突出工作业绩,让真正有贡献、有能力的人获得相应职称。”莫远明说。
由于职称评审工作的特殊性,相关公开宣传和阐释较少。身为重庆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的莫远明建议,增强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切断不正当的职称利益输送链,让职称代办的市场自然萎缩。
本报记者 李国 《工人日报》(2025年04月07日 06版)
相关文章
-
东莞控股2024年营收16.92亿元同比降64.44%,净利润9.55亿元同比增29.78%,研发费用同比下降52.63%
来源:新浪财经-鹰眼工作室4月8日,东莞控股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6.92亿元,同比下降64.44%;归母净利润为9.55亿元,同比增长29.7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27亿元,同比增长34.63%;基本每股收益0.91元。报告期内,东莞控股基本每股收益为0.91 2025-04-08 03:20:00 - 4月7日早间,现货黄金跌幅突然扩大,日内大跌2%,报2977.68美元/盎司。纽约期金报2996美元/盎司。现货白银今日盘初下跌3%,报28.5美元/盎司,该品种上周累计暴跌了13%。这是现货黄金自3月21日以来首次跌破3000美元/盎司。7日,“金价再开跌”冲上微博热搜第一。而山东五金店主王伟正贷 2025-04-07 20:10:00
- 南海网4月7日消息(记者 林文泉)日常生活中,朋友声称找一个很有“钱景”项目,需要向你借钱,并承诺高额的利息,但你苦于手里没钱,于是向银行借款转贷,那么你要小心了,此种借贷合同是无效的。近日,儋州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依法判决双方借贷合同无效,出借人不仅面临本息无 2025-04-07 17:48:00
-
女儿公开华东师大毛世桢教授去世前为自己写的讣告 网友:一个浪漫的人挥别世界丨封面头条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3月28日,著名语音学家,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毛世桢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7岁。近日,毛世桢的女儿按照父亲的遗愿,将其生前自拟的讣告转发到微信群,“与诸公辞别”。从用“碳基生命体热寂”形容自己的死亡,到自称“数学不好 2025-04-07 15:55:00 - 近日,马晨(化名)向申度新闻反映,他在上海九龙医院做了精子质量检测,医生说他有“弱精症”,需要花1.5万元用仪器治疗,当他稀里糊涂交了钱,发现所谓的治疗就是仪器按摩,这让马晨产生质疑。两周后,马晨又来到三甲医院做了检测,结果显示精子完全正常。而记者同样来到上海九龙医院做了检测,结果竟然也是“弱精症” 2025-04-07 09: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