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幼儿园来了孤独症儿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前,不少幼儿园都在进行融合教育的尝试,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得以进入幼儿园。教师虽怀揣热情,但集体活动中突如其来的尖叫和乱走、自主游戏时重复转圈的刻板行为,总会令他们手足无措。他们坦言:“想帮又不知道怎么帮,我们的特教知识太有限了。”在此背景下,温州大学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康复研究中心联合基地园所,试图通过四轮螺旋式教研,以“教师认知突破—同伴支持网络建设—儿童关系重构—家园生态共振”的递进式研究,建立“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的包容性融合教育生态。
突破认知:
看见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融合教育常将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视为需要矫正的对象,我们试图引导教师突破认知,让其从行为矫正转向理解儿童的个别化特质。
豆豆(化名)所在班级的教师说,豆豆总在集体活动时突然拍打桌面,用安静手势反复提醒也没用。教师觉得,豆豆更适合到特殊教育机构去。
豆豆真的无法适应幼儿园吗?教研组调取了3天的活动录像,结果发现,豆豆在自主游戏时能安静地拼插雪花片长达15分钟,以至于外来观摩的教师并没有发现他的异常。这颠覆了教师的认知,原来,豆豆的行为问题,根源在于环境压力,而非故意捣乱。
接下来,我们请大家一起回忆豆豆的“安静时刻”。那些碎片化的“成功案例”让教师进一步意识到,剥离行为管理的惯性思维,用孤独症儿童需要的方式与其互动,可能会打开和豆豆的沟通之门。
教研组将“与孤独症儿童言语互动宜采用的关键行为”教给教师,比如,“说话速度慢”“多描述而非提问”等。教师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与豆豆互动,并在集体活动时安排豆豆做与活动相关且他喜欢的事,从而给豆豆适应的时间。
集体参与:
编织同伴支持网
突破认知让教师跳出了思维误区,但每名教师要兼顾几十个孩子,每天只能抽出很少的时间和豆豆互动,效果有限。因此,教研进入第二阶段——同伴支持。
我们请教师将目光转向豆豆身边的同伴,教师顺势提出问题:“谁可以和我一起帮助豆豆?”受到教师的影响,其他孩子也表现出帮扶意愿:朵朵悄悄把豆豆跑丢的鞋子摆回鞋架,明明主动坐在豆豆身旁叠积木……但教师对此存疑:“孩子自己都需要照顾,真能成为有效的支持力量吗?”
为此,教研组启动了为期两周的“同伴观察接力”研究,要求教师每天记录3个有效帮扶片段。结果令人惊讶:多数孩子能识别豆豆的焦虑信号(如捂耳朵表示噪声太大),并会使用简化的语言与其沟通。最典型的是豆豆和朵朵的故事:豆豆在角落推玩具卡车,朵朵模仿教师此前的做法,举着树叶说“卡车要运树叶啦”,成功将豆豆引入合作游戏。这些证据让教师意识到,孩子朴素的互动策略,比成人的程式化干预更贴近儿童社交本质。
接下来,教研组与教师一起,分析“与孤独症儿童言语互动宜采用的关键行为”,筛选出适合普通孩子参与的活动,比如“填空小天才”。玩“喂娃娃吃药”游戏时,孩子把药放在娃娃嘴边,说“娃娃要吃……”等豆豆来接。若豆豆没说出“药”字,同伴就帮他说出来。当豆豆有机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汇后,他更爱表达了。
关系重构:
从单向帮扶转向互相学习
当普通孩子频繁说出“我今天又帮了豆豆”时,教研组敏锐意识到,接下来的教研,要从“我能为他做什么”转向“我们能向彼此学习什么”。
教研组制作了“日常优势观察卡”,重新观察豆豆,发现他整理蜡笔时分类特别严谨,对班级物品位置记忆也很精准。于是,教师将图书角的整理交给豆豆,还委托他当“安全小哨兵”,核查每个角落教具的完整性。
其他孩子也发现了豆豆的优点:“豆豆摆碗筷最整齐!”“他从不抢别人的玩具!”当他们开始发自内心地欣赏豆豆时,这个蜷缩在自我世界里的孩子有了安全感,他每天早早到园整理书架,乱跑现象也开始减少,和同伴的眼神接触增多,有时还会主动说话呢。
家长接纳:
建立幼儿园外部支持系统
当幼儿园内部的变革初见成效,是时候将家庭纳入其中了。怎样让家长接纳孤独症儿童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教研组确定了“真实展现与沉浸式感受相结合”的家长工作思路。
首先,教师与家长一起分析普通孩子和豆豆相处的视频片段,看看普通孩子在这一过程中的发展。其次,教师展示参与陪伴计划的普通孩子的评估数据,结果显示,孩子的同理心、自主解决冲突的能力、责任心等指标,均大幅提升。家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初步接纳了孤独症儿童。
在此基础上,教研组设计了一场沉浸式体验活动——“奇特家长会”。会议中,优美的音乐慢慢消失,被刺耳的话筒噪声取代;光线从柔变强,会议室如同镁光灯下的舞台。家长窃窃私语,焦灼不安。这时,教师向家长道歉并解释,这是一场独特的体验活动,它展示的是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的感统异常现象,普通光线对他们来说可能很刺眼,普通声音对他们来说可能很刺耳,这也是他们行为问题的根源之一。家长感到震惊,原来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承受了这么多。
教师还向家长展示了孩子的画,由于孤独症儿童很依赖视觉信息,孩子就帮豆豆画了各种画,如一日生活流程、各位教师的长相等,每根线条都代表千方百计想把事情说清楚的热情。家长再次感到不可思议,原来孩子办法这么多。
“奇特家长会”后,家长看孩子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他们在思考:也许自己低估了孩子的潜力,也许与孤独症儿童一起,自己的孩子会更好地成长。
(作者张玉敏系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晓燕系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 来源:【中国教育报】当前,不少幼儿园都在进行融合教育的尝试,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得以进入幼儿园。教师虽怀揣热情,但集体活动中突如其来的尖叫和乱走、自主游戏时重复转圈的刻板行为,总会令他们手足无措。他们坦言:“想帮又不知道怎么帮,我们的特教知识太有限了。”在此背景下,温州大学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康复研究中 2025-04-27 15:17:00
-
全杭州的娃都出动了?这是刚刚的火车东站!春假大军即将席卷全国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丹丹 文 吴新燕 摄明天,杭州中小学生今年的春假将开启。春假+劳动节放假调休,最多连休9天!今天,一部分中小学生因为运动会、学农实践等安排结束,已经提前开启了春假!一位今天下午请假专心在家整理行李,计划明早出发北京的妈妈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忙着抢高铁票、做攻略、预约博物馆到心累, 2025-04-26 17:12:00 - 4 月 24 日,交口县委社会工作部和山西铸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物流园反诈盾牌 —— 快递小哥防骗加油站”专题活动。30余名快递从业人员通过趣味破冰游戏、案例实战拆解、情景模拟演练,扎实掌握了防骗技巧,筑牢了新就业群体安全防护线。破冰游戏升温,在互动中拉近距离活动以 “交头接耳” 游戏拉开序 2025-04-25 23:32:00
- 4月25日德州市第一中学发布《关于严禁在职教职工在培训机构任职或有偿补课的通知》具体如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双减”工作。“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写进了党的百年历史决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要加大“教育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双减”意见》多处强 2025-04-25 18:21:00
- 央视新闻 国家卫生健康委聚焦社会关注度高、医疗服务需求大的儿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领域,今天发布了《关于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2025—2027年)的通知》,部署开展为期3年(2025—2027年)的专项行动。行动依托卫生体系建设和医疗机构日常开展的工作,加强儿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 2025-04-25 1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