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化石揭示棘头动物门起源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光明日报南京4月10日电(记者苏雁 通讯员姬尊雨)动物界包含30余个门级分类单元,它们共同构建了动物演化的基本框架。其中,棘头动物门建立已有200余年,但其起源问题一直未得到解答。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罗慈航在研究员王博指导下,与研究员张海春、博士王盛宇以及国内外学者合作,系统研究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化石群发现的约1.6亿年前的棘头虫化石——道虎沟侏罗棘头虫(以下简称“侏罗虫”)。研究填补了棘头虫的演化空白,为解决棘头动物门的起源之谜提供了实证。研究成果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棘头虫是一类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体内寄生蠕虫,最典型的特征是其蠕虫状的外形和可外翻的吻突,吻突上有成排的倒钩,用于附着在宿主的消化道内。长期以来,棘头虫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门,即棘头动物门。由于棘头虫的身体构型高度特化,其系统分类位置一直存在争议。
本次新发现的侏罗虫化石的身体整体呈纺锤形,分成吻突、颈和躯干三部分。侏罗虫最奇特的特征是其位于躯干最前方的颚器。颚器整体向前方汇聚,且前部的颚较小,向后逐渐变大,齿的数量也更多。颚器中的齿整体都朝向身体前方,且所有的颚都不超过棘头虫的身体边界,类似的颚器在棘头虫可能的祖先——包含轮虫动物的有颚动物类中广泛存在。
为进一步确定侏罗虫的演化位置,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最新的、包含各类现生和化石蠕虫动物的形态数据矩阵,并开展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侏罗虫的演化位置位于棘头虫的最根部,是棘头虫的基干类群,侏罗虫是尾盘纲轮虫向棘头虫演化的过渡类群。
“侏罗虫的发现填补了生态演化空白,其具钩的吻突和较大的体型表明,棘头虫在侏罗纪可能已经演化出了内寄生的习性,它可能起源自陆地环境,在侏罗纪已经与其它轮虫分化。”罗慈航说。该研究发现,过渡类型的化石在探究动物身体构型演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生代蠕虫化石并非“研究荒漠”,这为研究蠕虫类形态和生态的演化打开了“一扇窗”。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1日 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 眼下,春播正由南向北有序推进。农业农村部4月11日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已春播粮食11170万亩(大田播栽面积,不含育秧)、完成意向面积的11.7%,进度与上年基本持平。分地区看,华南过七成,西南和长江中下游过两成,西北过一成,东北开始育秧播种。分作物看,早稻育秧过八成、栽插过四成,中稻育秧过两成,春播 2025-04-13 09:32:00
- 清明假期,西安市红会医院康复科门诊迎来就诊高峰。“随着天气逐渐回暖,不少家长趁着假期,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如何减肥。”4月8日,西安市红会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白秀说。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不少人忙于事业等,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常言道:“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可见,管好自己的身体,不仅 2025-04-11 17:25:00
-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光明日报南京4月10日电(记者苏雁 通讯员姬尊雨)动物界包含30余个门级分类单元,它们共同构建了动物演化的基本框架。其中,棘头动物门建立已有200余年,但其起源问题一直未得到解答。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罗慈航在研究员王博指导下,与研究员张海春、博士王盛宇以及 2025-04-11 05:38:00
- 近日,乌玛高速惠农(蒙宁界)至石嘴山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附属工程正有序推进,预计今年8月通车。图为4月10日,建设中的乌玛高速石嘴山互通。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摄《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1日 03版)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5-04-11 04:35:00
- 记者4月9日从云南楚雄州元谋县委宣传部获悉,近日世界著名期刊《PeerJ》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云南中侏罗世一新中棘龙科兽脚类恐龙》,命名了一个恐龙新属种——金沙江元谋盗龙。△挖掘现场2006年,楚雄州博物馆研究人员 2025-04-09 11:51:00